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2010年高考 - 分省高考动态 - 重庆高考 - 正文

 
重庆师范大学新增两专业
来源:腾讯教育 2010-6-13 14:26:39 【字体:小 大】
重庆师范大学新增两专业

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 陈久奎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这里是腾讯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圆圆。今天节目很荣幸为大家请到了重庆师范大学的副校长陈久奎老师作客,陈老师好!

陈久奎:你好!各位网友,各位同学下午好
2010实行阳光高考(论坛)招生 充分保证考生利益

陈久奎:今年招生是国家继续推行教育公平和阳光招生政策,全国的特别是学生加分的这些因素影响也比较大。我们学校和全国一样,也是执行国家的政策,实行阳光招生,保证考生的利益和充分考虑考生的选择。

高考制度应有统一也应有多样性

陈久奎:自主招生全国推行以来,现在全国有70多所大学实行了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和我们目前高考的统一考试制度我认为两者是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的。在未来的十年,根据国家的教育发展纲要要实行一系列的高考制度的改革。这种改革我想它不会偏废在某一个方面,应该从一定角度讲统一招生制度它也是确保教育公平,减少考生负担,推行高考制度的前进的一个方面。自主招生实际上是一个补充和很好的选择。未来的十年我认为高考制度应该是有统一性,也有多样性。

重庆师范大学概况

陈久奎:我给各位介绍一下重庆师范大学的基本情况。重庆师范大学是始建于1954年,我们第一任校长是邓小平的胞弟邓肯先生,现在通过50多年的发展学校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2003年我们更名为重庆师范大学,我们是重庆市属的一所重点建设的高校,我们主要是以师范和非师范专业为主,文理和管理的专业为特色的学校。

教师队伍中70%是硕士和博士

陈久奎:大学应该是有两个方面构成的,一个是大学它要有园子,硬件的建设,这是软件存在的一个建设。我们学校从04年开始建立新校区,现在我们有2800多亩地的校园,而且非常优美的大学校园,在网上同学们可以看那些评价,我们现在在读的学生和家长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好的园子,园子也是一种文化,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所大学光有园子是不够的,因此还有一些老师,还有文化,还有大师,还有教育家,还有科学家,我们学校通过50年的积淀也培养了一批大师,我们也培养了一些优秀的学生,也有一些院士。目前我们学校大概有1800多教职工,有1200左右的教师,教师的数量在不断变化。

现在我们有160多名教授,420多名副教授,有200多博士生,我们的教师队伍中70%以上的教师都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应该说教师的基本的构成和基本的素质是非常高的,这中间还有一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一些优秀的教师,他们有国家百千万的人才,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有国家的教学名师,有重庆市的增光贡献奖的获得者,还有一大批默默无闻的耕耘者。有这些老师的存在应该说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因素。

主持人:所以说我们学校的发展与这一批老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在这里借此机会也要感谢一下他们。

陈久奎:对曾经在我们重庆师范大学工作过的和现在正在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应该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这是我们同学成长的根本。

人才培养目标是特别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陈久奎:我们学校长期以来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从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这个角度讲,我们除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以外我们还开了一系列的公选课,还有独立环节的实践课,这是从一个方面来说。

第二是学校的硬件实验室建设我们也是做了很多的尝试和改革。我们现在学校全校建立了三大实验支撑平台,一个是教师教育训练的支撑平台。的第二是科学教育的支撑平台,第三是文科的综合实践的支撑平台。

第三各个学院建立了相应的实践实训的基地和实验室。今年开始,我们学校又开始进行了新一轮的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很好的尝试。尝试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我们现在正在着手建设建立人才培养的改革试验区,我们这个星期马上要签约的有重庆石柱县,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到那个地方去实践,他们的老师要回来给学生指导。这是今年的新的变化,我们的假期还要派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他们的基层进行锻炼,希望他们走向基层,了解农村,了解中国的国情,以便于自己成长。

而且我们从去年开始我们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创业,我们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创业基金项目,这个在全国是首创的。当时虽然拿的钱不是很多,拿了50万,但是在全国最先起步了,这个项目我们每年都在滚动在支持这个项目,学生也比较踊跃。

第二就是在我们校园内我们学生开设一些创业的平台,提供一些场地让学生自主创业,自主成长和摸索。应该说在实践方面应该说还是做了很多的努力。

第三,在整个文化建设方面我们注重学生的文化的修养,我们有讲座,我们学校有三春福讲台,百家讲坛在上面讲,有重庆市的名师在上面讲,而且学生听讲座也是可以得学分的,而且还实行经典诵读,文体交叉的特长的培养。应该说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在实践能力,特长的培养,对基层的了解应该说这方面还是很不错。

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久奎与支持人圆圆

本科招生计划同比持平外省招生规模扩大

陈久奎:今年我们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招生,我们在全国招生计划我们今年全国投放总的计划是6020多个计划,本科招生计划是5650,在省内投的和省外投的计划量相对比较均衡。我们再省外今年已经达到了43%,我们有43%的招生都是面向重庆市以外的其他省进行招生的。这个量在地方师范大学出省的量应该是比较大的,而且我们在一些省还多投了一些计划,像内蒙古,像青海、贵州、云南,这是传统的地区多投了一些指标。像山东、河南我们也增加了招生的计划。

专业设置合理

陈久奎:我们的专业现在我们全校今年的招生的专业是47个,47个专业中间47个本科专业,我们师范专业是18个,非师范专业是29个,因此从数量上来看,实际上我们既具有师范的特色,也在非师范方面有很好的发展。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这样的一些部门。应该说这个专业的构成还是相对比较合理。这是第一。

2010增设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我们从去年开始我们新增了很多的本科专业,比如说像去年我们又增加了城市规划,工业设计,音乐表演,今年我们又新增了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这些专业就增设一些工科的或者是社会急需的一些专业。

应该说我们学校有两大专业就是师范专业是保证了它的师范性,为基础教育服务这一块我们是没有丢掉的,而且我们有比较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我们从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华文教育,职业教育这个体系。这个体系是非常完善的,能够服务教育的基本的全部的领域。从师范这个角度讲。

从非师范的角度我们考虑应用性,实用性,有的专业应该是建得很早的,我们的旅游管理专业是西部建立的最早的旅游管理专业,现在我们是95年开始招生,现在是国家的特色专业。我们的特殊教育专业在西部也是首屈一指的,现在也招生了研究生(论坛) 。我们的影像工程专业我们是79年就开始办了,后来通过发展现在也是相当具有规模的一个学院。

我们很多摄像照相的电视台的,全国各地的都是我们的学生,很有特色。

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多专业在传统专业中派生的一些专业是很好的,比如说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很好的专业,后来又派生了对外汉语还有文秘专业,这都是社会比较紧缺的。还有计算机学院,还有专门的经济管理学,这些学院在传统的基础上派生出了很多好的专业,而这些专业应该说还是被社会认同和重视。

陈老师支三招教你填报志愿

陈久奎:高考填志愿确实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很多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在6月到7月这个过程中应该说经过了两次大的考验,一次是考试,一次是选学校和选专业。考试是以能上一个什么学校为前提,你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或者是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这对考生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是影响比较大的。

选什么专业也不能说什么好,什么不好,我还是相信一句话,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个学生喜欢什么专业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基础,因为本科专业是一个基础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如果他热爱它的的话对将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第二,如果考生自己的理论素养不是很高,又想去就业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选一些应用型的实用型的专业去学习。这个对他自己的就业应该是非常有好处的。

一所大学为了体现公正,在同一个专业一定会满足所有的专业要求,他可能会有一个分数从高到底的排序的问题,所以考生在选择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时候和第三志愿即使在一个学校也应该选择适合你的,第二要拉开一定的距离。

第三,任何一所大学都是进校以后学生确实有特长也是可以转专业。我们学校从去年开始、前年开始我们转专业的我们的范围就放很大了,允许10%到15%的学生转专业。但是不能说艺术类转到普通专业。文理综合也是可以转的,比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旅游管理,他是文理兼收的,这个也可以转到理科,也可以文科。当然不能从数学转到中文,你的文学水平特高,通过校内的测试,老师认定你,觉得你还是可以转进去的。但是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一般的学生进校半年以后,专业思想还是比较稳固,我们这学期转专业的学生大概是3%左右,报名人数还不到5%,学生要求转的不到5%,我们最后大概转了3%。有的学生实际上不具有的,通过他自己再选择他还是回到了原专业去学习。学生填志愿,选学校,选专业这个再一个学校都是有他自己的一些安排和考虑,从我们学校来讲还是比较尊重学生的。

专业调剂避免落榜最好能填上“服从”

陈久奎:如果你否的话我们一般就退档了。你第一志愿如果你的分数没有别人高,你又选择了否认,很可能你选的三个志愿又满了,你自己又不服从调配,落榜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我们还会给考生打一个电话,你愿不愿意服从到哪个专业,如果他愿意和家长也同意,我们也给考生一个机会。

陈久奎:有一句话,选学校不如选专业,专业选得好其实对自己的成长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决定着你将来的职业和你将来整个人生发展之路。现在考研(论坛) 考博的路是非常畅通的,一次性的选择决定着一个过程,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今后还有很多的选择的机会。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选择。

促进就业三大指导工作

陈久奎:就业是每一所大学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关于就业难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关注,也是人们热议的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学校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就业工作的,我们从学院机构来讲,我们专门有就业的办公室,就是指导和引导学生就业的,这是学校层面。

学校的领导这个层面还有就业领导小组专门指导就业。应该说我们学校的就业情况这些年来一直在重庆还有全国都算是比较好的。当然我们重庆因为它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的城市,西部的经济中心,应该说给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多的机会。除了我们重庆的学生以外,省外的学生包括经济发达东部地区的学生很多到了重庆都留下来了就业。但是这个有很多的因素,重庆的经济的发展,重庆的就业机会的增多,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们在就业方面刚才我讲的这些组织机构以外,对学生的就业引导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第一,我们在学生进校以后对学生进行了就业规划课程的讲座,学生进校以后要规划自己的人生,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一个中学生进入大学还在朦朦胧胧之中,可能一年级二年级都过了,通过我们大一的指导使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规划,将来我要继续深造,我觉得我辅修第二专业,或者是大学毕业我就业或者是在重庆哪儿就业,对人生需要有一些规划,有一些学习生涯的规划。

第二,我们开展一系列特长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自己在这方面能够有所专长,这个应该说是就业的一个敲门砖。很多时候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外还有一些特长,还有一些爱好,这个也是就业的一个因素。

第三,我们整个就业我们建了很多的就业基地,也建立了就业的一些网络系统,每年我们有一些固定的就业去向,还开辟了一些新的领域。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不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针对所有的学生都是这样的。实际上这个就业难应该说加几个字,是在中心城市就业。实际上在很多的基层,在我们很多的地方是非常需要人的,但是现在我们就发现了学生到基层去,实际上很多地方是需要我们去建功立业,服务做出贡献的,学生应该树立全面的就业观念。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开辟了一些人才培养的师范基地,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了解基层,了解农村,了解社会的基本的需求,让他们从思想上对就业有一些准备,比如说村官计划,西部人才计划这些,实际上都是一些很好的渠道,但是学生并不了解它背后意味着什么。

从全社会的角度讲,我们的学生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包括家长,这样整个就业难应该说它是可以得到缓解的。实际上到基层去是一个人最基本也是最可能成长的一个地方。我还是呼吁我们的学生能够到基层去,到偏远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